大和日语 高考日语,考什么?

高考日语,考什么?

在《高考日语,考什么?(1)》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日语高考的主要目的是衡量高中学生日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以及在学习潜能上的差异。而日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1,语言能力;2,文化意识;3,学习能力;4,思维品质。

这4项中,1和2比较好理解,在高考题中有明显的考查,而3和4则比较抽象。咱们先来看看“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的是什么呢?

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与学习资源、管理与调控自身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日语课程学习能保持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具备不断探究、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品质。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年版)》

《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年)》

学习能力不会在高考中直接考查,但是会反映在高考的成绩中。不只是日语学科,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中,也都有包括学习能力。也就是说,通过各种学科的学习,我们不但要学会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原理、方法、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习能力。日语学科也是如此。

在学日语的过程中,除了get到日语知识、日语技能、文化意识之外,还得借此过程,学会学习,以应付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为什么学习能力也会反映在高考成绩中呢?其实大家想一想,同一个班级所有学生,上过的课几乎是一样的,如果不故意偷懒,大家课后用于学习时间的时间也相差无几,那么为什么结果相差悬殊呢?肯定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了。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说白了就是“肯学”+“会学”,缺一不可。这两者也没办法截然分开,会互相影响。实际上,在大家同等程度“肯学“的情况下,“会学”尤其重要。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勤奋程度并不亚于别人,但是却效率很低,结果成绩自然不尽人意。其实,很多学生几乎很少思考过,对自己来说,怎样学是高效的?

而聪明的学生则会花一定比例的时间琢磨这个问题、或向别人请教,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为我服务,结果他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同时使得学习劲头越来越高涨,如此产生正向循环。这种计划自己的学习,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评估、不断调整的做法,就是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多大程度上“掌控”着自己的学习的,现实中会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所以,说到底,“会不会学”,其实也是高考考查的范围。那么,既然如此,意味着咱们得多多琢磨“怎样学才是高效的”这一问题,而不是机械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安排的学习任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和日语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gongshe.com/article/62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